第32届广州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

The 32nd China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Health Industry Expo 2024

2024年6月14-16日

广州•广交会展馆
& 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资讯

南方日报 | 汕头市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打造超500亿元大健康产业集群

时间: 2022-06-23
来源:南方日报,原题:《南方日报 | 汕头市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打造超500亿元大健康产业集群》

在汕头,从新材料到大健康等多个领域,今年以来逐渐形成一个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当地企业得以了解高校的科研成果,与科研团队建立联络机制,擦出科技创新的火花。

6月16日至18日,汕头举行产学研“面对面”生物医药产业专场对接会,推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和生物医药产业优化提升。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暨南大学药学院、汕头大学医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六所高校、科研机构与当地生物医药企业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其中“一大”即大健康产业。记者从汕头市科技局获悉,汕头将着力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引进大型企业带研发、带项目投资,吸引全球特别是粤港澳龙头企业入驻。

“日常专家工作忙,我们企业想对接专家教授不容易,一下子面对面对接这么多专家,收获很大。”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的参会代表如是说。

活动中,18位参会高校科研团队负责人分别介绍科研项目及成果。精准智能肿瘤医学范式创新研发、基于5G网络的智能穿戴设备、医学图像分析中的人工智能、创新型肿瘤免疫小分子药物研究、中药特色技术与大健康产品研发、中药化妆品研发等创新科研项目,令参会企业倍感兴趣。

在随后的自由交流环节,不少企业主动与科研团队交流,并邀请科研团队到企业参观走访。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制剂教研室主任刘强表示,高校老师有好的思路,但是往往跟生产实际市场对接不好;或者是有好的成果,但是缺乏资金转化。与企业的对接联合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能够加快高校的科研成果尽快落到实处,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这一次面对面交流,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汕头企业家们想要不断发展壮大的决心,这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广东药科大学索绪斌教授认为,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成本高、上市时间长、竞争激烈,汕头企业要突围则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需要拥有人无我有的独创优势。

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表示,汕头生物医药产业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部分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走在全国前列。汕头市委、市政府将大健康产业纳入“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彰显了聚力抓产业促发展的坚定决心。学校将通过此次专场对接会,从汕头实际和产业发展需求出发,在科研协同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当地开展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战略合作,助力汕头医疗卫生事业和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作出积极贡献。

此次活动中,汕头市政府与南方医科大学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南方医科大学科研团队分别与汕头本地企业润和生物、润洁日化签订合作协议;广东药科大学科研团队与汕头上市企业拉芳家化为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联合培育基地和教育基地揭牌。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近年来致力于开展中药药效物质及机理研究,其中,学校研究的九制黑参稀有皂苷产品,与拉芳家化的产品发展路径不谋而合。拉芳家化创新研究部总监徐娟认为,高校基础研究的优势融合企业应用的优势,对企业科研力量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政府搭架子、搭舞台,促进高校和地方企业的合作,合作意义非常重大。”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生物工程系副主任周林信心满满。

此外,莅汕的专家们还分别前往企业实地走访,与企业家们进一步对接。对于专家们的来访,企业家们都非常重视。在广东万年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先涛侃侃而谈,对于专家们提出的科研成果,特别是中药治疗皮肤病和过敏性鼻炎以及食品保健等项目兴趣浓厚。他对身边技术人员说,这个项目有前景,要马上对接。

万年青自去年成功在A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后,就加大科研以及生产扩产投入。欧先涛表示,期望通过此次产学研活动,加深了解和互动,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在资金、产品开发、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等方面寻求合作,推动企业与高校产学研的发展,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

“光是广州,我们一年就要去几趟,但收效甚微。因为信息面不对等,做不到与专家教授的精准对接。”在广东润洁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华强带领专家们探访车间,详细介绍各个车间单元的优势及特点。

张华强告诉记者,在此次政府搭建“产学研”平台前,企业要自己去联系对接高校,长期以来投入的成本巨大。如今,依托政府“产学研”平台,润洁日化也与南方医科大学签订了微海绵化妆品技术应用合作协议,该项目可以拓展原来化妆品基础配方上的技术,大幅提高公司化妆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对公司未来的技术研发将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

生物医药产业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汕头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当前,汕头正加快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拥有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平台和一批医药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2021年,全市生物医药规上企业共29家,其中上市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2亿元。

据了解,汕头将以此次产学研“面对面”生物医药产业专场为契机,着力发展具有汕头特色的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力争到2025年打造超500亿元大健康产业集群。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大健康产业工业总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31.7%;工业增加值8.75亿元,同比增长48.2%。

汕头市科技局局长陈艳莉指出,目前汕头市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堆头还不够大,但发展迅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总体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一批企业在国内医药细分行业中具有优势地位。

陈艳莉表示,接下来,根据“三新两特一大”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汕头将充分发挥汕头市医疗服务的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化学药、高端医疗器械设备制造业,创新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构建以原料药生产为基础、高端生物工程医药产品为重点的产业结构。

同时,汕头将依托龙头企业、医院和国家级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联合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健康医药、健康食品产业联动发展,培育美容保健、旅游体检、美食康养服务业,着力发展具有汕头特色的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力争到2025年打造超500亿元大健康产业集群。

近日,中国(汕头)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下称“汕头保护中心”)发布汕头市生物医药与健康、化工塑料产业两份专利导航分析报告。其中,《汕头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专利导航报告》显示,当前汕头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在全省范围内位居第二梯队,次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在发展速度上与佛山、东莞差距较少。截至2021年底,汕头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各类创新主体共申请专利4285件,位居全省第五,覆盖医疗器械、中药、保健食品和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环节。

据介绍,专利导航是助推产业科学决策的新型工具,有利于提高创新效率、节约创新成本。近期,围绕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工作部署和“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思路,汕头保护中心积极开展产业规划类和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

医疗器械领域呈现集聚效应

《汕头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专利导航报告》从多个角度对汕头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进行分析。从产业链角度看,汕头市的中药和医学影像等领域已形成产业链雏形,但中药领域,在上游种植、中游中草药提取和下游终端市场的创新基础薄弱;在医疗器械领域,汕头市的超声成像诊断领域和医用X射线影像领域已呈现集聚发展效应,多家医疗企业起到创新示范引领作用。

从协同创新角度看,汕头高校和医院占据主导地位,同时高校的合作方主要是企事业单位,这也意味着技术更偏向于实际应用场景,报告提出应鼓励、引导市内企业各取所长协作研发。从产业发展政策看,汕头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相关政策和产业实力与专利布局力度并不匹配,缺少针对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及重点分支领域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

该报告指出,中药、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是汕头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专利申请贡献程度最高的三个细分方向,在省内处于前列;在化学药、生物药和健康养老领域,创新基础对比珠三角城市稍显薄弱,专利布局规模较弱。

针对目前汕头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现状,报告对产业结构优化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完善、补强“中药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加工—提取—检测—包装—终端市场”产业链;立足汕头市海产资源,重点开发本地特色海洋保健食品;进一步做强医学影像领域尤其是超声影像和X射线诊断设备;结合汕头的资源优势,优先发展海洋化学药物,发展血液制品和细胞治疗研究等。

针对企业培育引进,报告提出持续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优先培育本土优势企业以及潜力企业,注重企业创新的同时加强品牌塑造;利用生物医药园区承接企业、项目落地,补强汕头市产业实力。例如汕头市可在现有企业的基础上,引进或者合作多糖类、酶类、肽类等生物活性成分的研发和生产型企业,进一步发展海洋药物。

加强通用塑料原料技术创新

化工塑料产业是汕头第二大支柱产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并具有高科技优势的产业链。随着利好政策不断落地,汕头市化工塑料产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期。

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汕头市化工塑料产业规上企业336家,规上工业增加值112.3亿元,同比增长5.9%,占全市的16.5%;规上工业产值502.87亿元,同比增长5.5%,占全市的16.4%。

《汕头市化工塑料产业专利导航报告》介绍,近年来随着汕头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涌现出多家知名度高、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化工塑料领先企业。2019年“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落地汕头,助推汕头市化工塑料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报告指出,从产业专利布局看,广东省化工塑料产业专利集聚在广深莞佛地区,汕头市化工塑料产业专利布局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处于领先位置。近20年来,汕头市化工塑料产业专利布局结构发生较大改变,目前以精细化学品为主,塑料制品和塑料机械为辅。

报告建议,汕头市应顺应全球创新发展趋势,未来汕头市可以重点加强通用塑料原料的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在专利布局上补短板;在精细化学品技术领域,建议汕头市在大力发展日用化学品技术研发的同时,增加电子化学品和助剂的技术研发。

此外,报告建议在汕头市化工塑料产业的薄弱环节,加强优势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优势企业可与专利储备量大、技术研发实力雄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中小企业与有一定技术研发实力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利用各方的优势资源,合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并在各自产业化的产品生产中加以利用。

加快技术到市场高效转化

记者观察到,两份报告均提到,汕头要在优势领域强化专利运营,发挥粤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汕头大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完善知识产权运营转化体系,架起产业优势技术领域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桥梁,精准对接科技人才和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到市场的高效转化。

例如,相关部门可针对全市重点产业领域的高价值专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和数据挖掘,定期向全市中小企业推送专利数据供给清单,解决汕头市中小企业对技术资源的需求;政府应出台相关转移转化奖励或资助政策,强化政策引导,促成企业、高校、园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科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不同主体间的合作和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活动。

汕头保护中心主任陈晓华表示,下一步,汕头保护中心将围绕“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领域持续开展专利导航,赋能产业发展、促进企业创新;同时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优势,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序探索拓展预审服务领域,延伸维权服务网络,探索构建特色化、规范化、实效化的专利导航服务工作体系,助力汕头走好走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为汕头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知识产权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汕头保护中心自去年底成立以来,围绕化工和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开展专利预审工作,经过中心预审合格后提交的专利申请,能够享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快速审查“绿色通道”,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由平均22个月缩短至3—6个月,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周期由平均7—8个月缩短至1个月,外观设计专利审查周期由平均6个月缩短至7个工作日,大幅缩短了审查周期,让创新成果快速得到法律保护。

截至目前,中心已累计受理预审案件137件,其中90件案件审查合格进入快速通道,目前已陆续有55件专利获得国家局授权,创下发明专利30个工作日、实用新型3个工作日、外观专利2个工作日的最快授权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