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届广州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

The 32nd China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Health Industry Expo 2024

2024年6月14-16日

广州•广交会展馆
& 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资讯

食药同源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时间: 2018-11-30

我国食药同源产品品种丰富,如何做好宝贵资源的挖掘、保护、研究和利用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日前由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农学会食物与营养分会主办,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承办的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国际研讨活动在江苏南京举办。

  培育大健康产业新动能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表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农业农村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聚集了全国农业、食品、医疗、中药等领域的创新力量,引领了我国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

  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戴小枫认为,在营养健康产业发展大背景下,联盟面向产业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产业发展主战场,围绕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目标任务,瞄准重大关键问题,秉持大联合大协作精神,培育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新动能,促进食药同源产业跨越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在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调研员陈建光看来,国家对食药同源和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要求从食药同源农产品种植源头抓起,提高机械化水平,注重品牌培育,通过开发食药同源产品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出贡献。

  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Iqbal认为,食药同源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认为,中国和巴基斯坦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两国在食药同源产业开发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以往的合作也取得很多成绩,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科研和产业领域的合作,推动双方在食药同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增进国际交流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国内外专家围绕食药同源产业发展趋势、产业科技前沿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讨论。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以“加快我国农业食物生产转型发展”为主题介绍了我国农业食物营养转型发展的内涵和特点、主要矛盾和解决路径。他认为,坚持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应更加突出生产、消费、营养、健康的协调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在“信息化引领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创新发展”报告中提出了三项创新技术:一是信息化时代农药残留检测如何实现信息化,二是实现信息化后如何实现智能化,三是农药残留溯源如何实现可视化。

  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梅方权论述了全球食物安全与营养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指出了食物与营养结构调整过程存在的结构性不平衡和食品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与解决方法。

  北京大学教授屠鹏飞、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员王伟明、昆明理工大学研究员崔秀明分别介绍了肉苁蓉、黑河小粒豆、三七的开发关键技术与应用推广成效。

  增进国内外合作交流,提升国际食药同源领域科技创新的能力,凸显此次会议的国际化主题。西安力邦临床营养股份有限公司总监肖阳介绍了食药同源产品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应用情况;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Muhammad Iqbal Choudhary重点从结合植物药理特性进行食药同源产品开发方面做了专题报告;葡萄牙米尼奥大学教授Alberto Carlos Pires Dias和Fernanda Cássio就绿色产品和工艺在农产品加工中的推动作用以及连翘在神经调节中的作用。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RIKILT研究所教授Laurentius Anna Petrus Hoogenboom介绍了中草药和食物中植物毒素的安全性及控制技术。

  新产品亮相创业创新博览会

  值得关注的是,食药同源产品亮相同期举办的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本届博览会以“激发双创活力,促进乡村振兴”为主旨,汇聚各地具有代表性和独具特色的“双新双创”成果。

  记者看到,联盟近期主要开展了食药同源技术研发、装备研制、标准制修订、市场销售、品牌建设工作,突破了精准营养与3D打印、特殊膳食营养食品创制关键技术、食药同源资源挖掘与转化等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天贝、大豆萌芽、青稞等系列产品以及来自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的大豆发酵系列产品受到关注。

  下一步联盟如何发展?戴小枫提出要通过实施“四个一工程”,即以成熟领域和产业为切入点,打造一批专业委员会、建立一个产业基金、创建一个共有品牌、推出一个联盟电子刊物,联合各方力量,共同促进联盟跨越式发展,为我国发展食药同源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体系,培育大健康产业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