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历经5年审批,D-阿洛酮糖终获国家卫健委批准成为新食品原料!7月2日发布的《关于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中,同时批准了酿酒酵母CNCM I-3799等五种新原料。这一举措无疑为我国健康食品行业带来一场新变革。
这一公告不仅为健康食品行业投下一颗“深水炸弹”,也标志着中国代糖市场迎来一位颠覆性选手。阿洛酮糖并非实验室产物,而是天然存在于无花果、猕猴桃和小麦中的六碳酮糖,其甜度约为蔗糖的70%,几乎不含卡路里,热量却只有蔗糖的10%—每克仅0.4千卡。与市面上主流的功能糖类对比,D-阿洛酮糖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除了口感好,热量低的特点,其耐高温、耐酸,能够与蛋白质或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有效降低冰淇淋等冷冻食品的冰点,从而改善食品风味、色泽和口感,这些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饮料、烘焙食品、冷冻甜品、调味品等各个领域。此外,科学研究表明,D-阿洛酮糖对人体具有软化血管、调节血糖、促进神经健康、减肥等有益生理功效,从而辅助人体健康管理。
在减糖革命席卷全球的浪潮下,阿洛酮糖被视为代糖领域的“潜力新星”,符合消费者“天然、健康”的饮食理念。根据FMI预测,我国阿洛酮糖市场在获批后增速将快于全球市场,预计年度复合增长率达到8.65%,到2030年有望达到1.1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比重超过25%。早在阿洛酮糖获批之前,巨大的市场前景就吸引了众多国内企业争相布局。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公司已布局或正在扩建阿洛酮糖生产线。阿洛酮糖的获批标志着我国首个运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新食品原料正式落地,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不仅将加速合成生物技术在食品、药品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还为消费者带来更健康的甜味选择,同时为食品企业带来了新的创新机遇。
D-阿洛酮糖是一种六碳酮糖,少量天然存在于无花果、猕猴桃、小麦等食品中,能量系数约为1.67 kJ/g。本申报产品D-阿洛酮糖通过微生物发酵法或酶转化法生产制成。微生物发酵法是以葡萄糖或蔗糖为原料,经大肠杆菌AS10(Escherichia coli AS10)发酵、提纯、结晶、干燥等工艺制成;酶转化法是以果糖为原料,经允许使用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催化转化,再经脱色、分离、提纯、结晶、干燥等工艺制成。本申报产品为含量≥98 g/100 g的D-阿洛酮糖,推荐食用量为≤20克/天。鉴于D-阿洛酮糖在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上述人群不宜食用。该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标按照公告规定执行。D-阿洛酮糖在美国被作为“一般认为安全的物质(GRAS)”管理;加拿大批准其为天然健康产品原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批准其为新食品原料。
酿酒酵母CNCM I-3799(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NCM I-3799)属酵母菌属酿酒酵母种,本产品从山竹中分离获得。本次批准酿酒酵母CNCM I-3799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可用于食品中直接食用,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该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标按照公告规定执行。传统上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可继续使用。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La80(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BLa80)属双歧杆菌属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本产品从母乳中分离获得。本次批准列入《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作为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用于食品中直接食用。该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标按照公告规定执行。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LMG 11588(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 LMG 11588)属双歧杆菌属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本产品从健康婴儿肠道中分离获得。本次批准列入《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作为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用于食品中直接食用。该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标按照公告规定执行。
透明质酸钠(提取法)是以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的鸡冠为原料,经切碎、酶解、过滤、浓缩、纯化、干燥、研磨等工艺制成,其主要成分为透明质酸钠(含量为≥60 g/100 g)、硫酸软骨素和胶原蛋白等。我国已于2020年批准发酵法制得的透明质酸钠为新食品原料。本产品推荐食用量≤300 毫克/天(以透明质酸钠含量60 g/100 g计,超过该含量的按照实际含量折算)。鉴于透明质酸钠(提取法)在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上述人群不宜食用。该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标按照公告规定执行。
氨基肽酶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本次公告的氨基肽酶是新生产菌来源的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主要用于催化蛋白质氨基端氨基酸的水解,在酵母水解加工工艺中使用。经安全性评估,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规定的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原则,该酶可安全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其质量规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 1886.174)。
木聚糖酶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本次公告的木聚糖酶是新生产菌来源的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主要用于催化木聚糖的水解,如在淀粉加工工艺和酒精发酵工艺中使用。经安全性评估,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规定的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原则,该酶可安全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其质量规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 1886.174)。
葡糖淀粉酶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本次公告的葡糖淀粉酶是新生产菌来源的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主要用于催化淀粉水解,如在焙烤工艺和酒精蒸馏加工工艺中使用。经安全性评估,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规定的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原则,该酶可安全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其质量规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 1886.174)。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酶法)作为抗氧化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方便米面制品等食品类别。本次公告扩大使用范围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食品类别13.01)和婴幼儿辅助食品(食品类别13.02),延缓食品氧化。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已批准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婴幼儿辅助食品。经安全性评估,抗坏血酸棕榈酸酯(酶法)在婴幼儿配方食品(食品类别13.01)和婴幼儿辅助食品(食品类别13.02)中可以安全使用,其质量规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第9号公告的相关内容执行。
硫酸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发挥絮凝剂、中和除皂等功能,用于啤酒、淀粉、乳制品、油脂的加工工艺,本次公告扩大硫酸使用范围用于藻类破壁工艺,发挥破壁功能。经安全性评估,硫酸在藻类破壁工艺中可以安全使用,其质量规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GB 29205)。
脱乙酰甲壳素(又名壳聚糖)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作为澄清剂用于果蔬汁类、植物饮料类、啤酒和麦芽饮料的加工工艺。本次公告扩大脱乙酰甲壳素使用范围,作为澄清剂用于制糖工艺,去除糖液中的杂质和色素,发挥澄清作用。经安全性评估,脱乙酰甲壳素在制糖工艺中可以安全使用,其质量规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脱乙酰甲壳素(壳聚糖)》(GB 29941)。
乙酸乙酯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作为提取溶剂,用于配制酒、酵母抽提物的加工工艺。本次公告扩大使用范围用于藻类来源的油脂加工工艺,发挥提取溶剂功能。经安全性评估,乙酸乙酯在藻类来源的油脂加工工艺中可以安全使用,其质量规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乙酯》(GB 1886.190)。
2’-岩藻糖基乳糖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已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第8号及相关公告,允许用于调制乳粉(仅限儿童用乳粉)、婴幼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以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本次公告的2’-岩藻糖基乳糖是新生产菌来源的营养强化剂新品种。2’-岩藻糖基乳糖是母乳中一种主要的母乳低聚糖,用作食品营养强化剂。经安全性评估,其生产菌生产的2’-岩藻糖基乳糖按照相关公告中使用范围及用量可以安全使用,其质量规格按照公告的相关要求执行。
L-苏糖酸镁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已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第8号公告并公布了其质量规格要求。本次公告修订L-苏糖酸镁质量规格要求中镁指标单位,由“mg/kg”修改为“w/%”;完善了原公告中A.3 L-苏糖酸镁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次公告文件还涉及以下材料:月桂酸铵、己二酸与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的聚合物、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C12~C18直链脂肪酸与C12~C18直链脂肪醇的酯化物、1,3-苯二甲酸与1,4-苯二甲酸、1,4-丁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偏苯三甲酸酐和1,2-乙二醇的聚合物。因篇幅有限,不在此一一列举。
2026年将是国民健康养生热潮持续暴发的一年,将为大健康产业带来重要变革与黄金发展机遇。会展汇聚产业链上下游重要资源和渠道,是产业链各端高效沟通合作的桥梁,能够高效助推企业洞悉消费需求,开拓消费市场,把握行业风口。
2026年将是国民健康养生热潮持续暴发的一年,将为大健康产业带来重要变革与黄金发展机遇。会展汇聚产业链上下游重要资源和渠道,是产业链各端高效沟通合作的桥梁,能够高效助推企业洞悉消费需求,开拓消费市场,把握行业风口。
2026第34届广州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预计将有千余家品牌商参展,参展品类包括:健康食品及营养补充剂、进口食品及用品、中医药及滋补品、智慧养老、氢健康产品及健康饮用水、家庭医疗设备、妇幼健康、益生菌及肠道健康、跨境医疗及医疗旅游、生物制品及抗衰美容及睡眠健康、大健康产业园区及基地、包装及生产设备等,全球商机,一展触达。
微信公众号
IHE大健康展
阅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