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不仅在疾病治疗中有着显著的效果,更是现代健康养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持续提升,以传统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为核心的中式养生持续火热出圈。《2025小红书保健行业白皮书》指出,当代年轻人更加注重“天然养生”,主要表现为“偏爱药食同源”,通过内调外养的养生法,实现身心养护。从数据来看,小红书平台上中医养生话题数据超过3亿,养生食补进行时话题超过1亿,经络疏通话题超过7100万。
在中式养生热潮持续火热的同时,关于中式养生的规范和标准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大众的重视。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修订版)》。《指南》指出治未病科将服务亚健康、慢病以及病前状态等人群,并能够向服务对象提供膏方、足浴方、食养药膳、养生茶饮及院内自制的其他健康制品等。
中医体质偏颇人群: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健康体检人群中体质辨识结果表现为偏颇体质者。
亚健康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病前状态人群:指具备与具体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或出现检测指标异常,但未达到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容易向疾病状态转归的一种疾病前持续状态。常见病前状态有尿酸异常、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临界高血压、超重、肌肉劳损、关节退行性变等。
慢性病稳定期人群:指已达到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处于疾病稳定期,通过生活方式改变与中医药干预,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向愈的人群。
其他特定状态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育龄期或围绝经期女性、老年人等需要提供健康服务支持的人群。
健康状态辨识及评估:包括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脏腑功能、血气状态、寒热虚实等状态评估,以及利用现代技术开展的各种健康状态评估。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内容应体现局部与整体结合、功能与结构结合、躯体与情志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等特征,从而实现多维、综合、连续、个性化的评估。
健康调养咨询: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风险评估情况,为其开具健康处方,制定个性化健康调养方案,包括起居调养、膳食指导、情志调节、养生功法、中医适宜技术以及中药调治等。
健康干预:通过开展不限于中药汤剂、膏、丹、丸、散、茶饮等调治技术以及针刺、推拿、刮痧、拔罐、灸法、贴敷、熏洗(蒸)等外治法技术,对服务对象健康状态进行干预。
健康制品提供:在符合《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情况下,可以提供膏方、足浴方、食养药膳、养生茶饮及院内自制的其他健康制品等。
传统功法指导: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
请进入微信公众号
IHE大健康展会
阅读更精彩!